文/島內散步(高穎婕)

你聽過《魷魚遊戲》嗎?在這部2021熱播的韓國影集裡,有一「椪糖」闖關遊戲,需在10分鐘內用針把糖餅圖案完整取出,讓椪糖在台灣引起超高討論度,甚至有不少活動與公司尾牙借鏡,於近期舉辦實體的魷魚遊戲「戳椪糖大賽」。事實上,椪糖早在台灣存在數百年的歷史,食用方法並非用針戳,亦非扁形裝在鐵盒裡,做法與文化發展也都跟韓國很不一樣。

台韓椪糖大不同!找回逐漸消失的台式椪糖

韓國椪糖起於貧窮的戰後社會,人民因吃不起冰淇淋或巧克力等昂貴甜點,帶有堅果香和苦甜味的椪糖便成庶民最愛;而台灣的椪糖文化,則和糖業發展和庶民休閒有關,荷治時期以來奠定的產糖能力,讓糖相關的零食,成為台灣早期廟口前最熱銷的商品之一。一邊看歌仔戲一邊蹲在火爐旁攪糖漿,在大湯勺加入小蘇打粉任其緩緩膨脹,脆而香的口感、酷似菠蘿麵包表皮,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。

然而,台式椪糖逐漸消失在台人生活日常,參與的旅人反饋,目前僅在台南、彰化鹿港等地的廟口有看到椪糖的身影。致力文化傳承的島內散步,在11/20(六)舉辦「這才是台灣椪糖」體驗活動,希望藉由文化導覽與體驗活動,帶大家走入在地,認識逐漸消失的台灣椪糖文化。透過一小時的文化導覽,走訪台灣糖業曾經的輝煌,了解像椪糖這樣的「糖產物」如何因糖業文化而生;後一小時與萬華在地組織「糖廍文化協會」合作舉辦「台式椪糖DIY」,透過體驗活動,傳承台式椪糖的製程。

隱身北台灣的甜蜜地帶

提到糖,一般人常會連想到中南部城市,但在台北萬華大理街附近,其實還留有一座日治時期留下的「製糖所」,和一片持續種植的甘蔗田。活動前半部導覽,從捷運龍山寺站出發,循著糖業在台北的發展足跡,引領旅人造訪鮮少人會注意到的「萬華糖廍文化園區」。園區擺放曾協助運糖的小火車,雖來自其它糖廠,但放置於此別具意義,讓人不經意重回糖業的流金歲月。


運輸糖的五分車

「廍」讀音「ㄅㄨˋ」,是台灣特有用字,意指台灣早期製糖的小屋。後因製糖技術進步,私人糖廍逐漸沒落。而糖廍文化園區的前身為台北製糖所,成立於1910至1911年間,為北台灣現存唯一的日治時期製糖所。其後被併入「台灣製糖株式會社」,再後來收歸國有成為台糖用地,轉作為貯存、輸送為主的產業區域。

現今,我們仍可見台糖行銷事業部設立於此,社區居民也多依賴當時的糖業而生、並群居於此,甚至社區也因糖廠曾經設立而命名為「糖廍里」。

途經的艋舺大道彩繪牆,隱藏著時代的密碼,牆上的特殊圖案並非裝置藝術,而是地形圖圖例,「Y型底多出一橫」為甘蔗,「兩短一長」則為旱田,在步入糖廍前為旅人暖身指引。

而園區內3棟少為人知的倉庫,竟和一個社區的發展、一群高齡60-80歲的大哥大姐展開的保存運動,有極大的關聯。在沒有保存觀念的年代,糖廠煙囪、房舍多遭拆除,僅存3棟倉庫原先也預計拆除作為商業型療養院,在糖廍文化協會、居民與社造老師的奔走下,才得以保存。

站在鐵軌遺址上,導覽員邱融打趣地分享:「聽到火車聲就會來偷抽甘蔗,是很多在糖廠長大的孩子,共同的趣味回憶。」透過老照片引導旅人,再現百年前達官顯貴齊聚一堂、千人歌舞歡慶製糖所開幕的場景,她感動地說:「這座糖廠遺址,就像熱鬧都市裡靜靜存在的神祕之地,曾經風華絕代,百年來的更迭,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。」

月台原址雖已裹上厚厚水泥,在當地社造老師的努力推廣下,持續邀請小朋友彩繪並講述糖倉與在地的故事,在萬華糖廍文化園區的小火車前,導覽員也邀請孩子們扮演甘蔗、石磨、與牛,為糖業時代留下記憶。許多旅人更紛紛表示:「若不是因為這個活動,根本不知道這裡有座糖廠!」「以前知道這裡是中國時報旁的神祕地方。椪糖,也是到廣州街夜市才有。多年後,竟然在艋舺奇妙地又遇見了!」

從月台行進到甘蔗田,觀看居民早上才種下的甘蔗苗,搭配飲用甘蔗汁,了解甘蔗的種植、感受甘蔗變成糖之前的樣子,這是導覽員精心設計的五感體驗環節:「他們不是來上課,而是跟我一起走一趟旅行,一起讓百年前的畫面重回現場,用眼睛觀察、耳朵細聽,可以的話,還希望他們能嚐嚐味道。」


加熱時間、攪拌頻率都是椪糖成敗的關鍵,一不小心很可能碎裂成糖塊。

甜甜的兒時回憶

了解糖的前世今生,「台式椪糖DIY」承接糖的實作傳承,透過糖產品的小型策展,回顧「畫糖、梅糖、森永牛奶糖、黃金糖」等古早味零食,也展出時被搞混的「椪糖」與「椪餅」。前者純粹使用糖製成,後者和有麵粉,膨脹的外皮內層裹有一層糖。

策展另一區,與致力將古早味創新的台派糕點店「李亭香」合作,呈現如「椪糖原味肉桂捲」的椪糖新舊交融,以及坊間販售如椪糖奶茶、椪糖拿鐵等創新商品。


新舊交融的糖品策展桌

文化傳承使命 再現糖業風華

由在地居民、台糖老員工組成的糖廍文化協會,成員年輕時都很有個性,現在仍保有好多夢想與希望,不只守護糖廠,憑藉「讓糖文化保存下去、讓糖廍文化園區被更多人認識」的使命,一群屆齡60~80大哥大姊,近乎全員出動協助體驗,甚至熱情又可愛地拉起紅布條,希望將他們的生命經歷,與椪糖文化一同傳承下去。


熱情的大哥大姐,將椪糖步驟鉅細靡遺拆解教學


協會公關組蔡麗華(圖正中央著紅外套),平日還身兼幼兒園園長,兩頭忙碌,島內散步夥伴打趣地提問:「園長白天忙幼兒園,還要幫忙協會,不會累嗎?」她竟開懷大笑答:「不會阿!我每天都很快樂!忙不同的東西,生活很促咪,哈哈哈!」

【這才是台灣椪糖】點此看精彩照片集錦Part1
【這才是台灣椪糖】點此看精彩照片集錦Part2

更多文章

走訪靜靜地躺在腳下的六張犁

2020/02/21

文/林佑運 【走訪靜靜地躺在腳下的六張犁】 一早集合後,文杰就一路帶著眾人從六張犁捷運站出發,分享地區內開始慢慢消逝的房屋類型,及相關的地勢說明,有機會到崇德信義交叉口的朋友,可以注意一下那邊的地有一點點不平。至於不平的原因,等你有機會參加行程時,可以來聽老師怎麼介紹。如果你實在是等不及了,也許可以試試看臺灣百年歷史地圖,找看看以往這個地區可能做過些什麼設施? 一路沿著崇德街走到了六張犁福德宮,...

發現南寮|造船廠裡吃海鮮不是噱頭,私房手路讓漁村永續

2021/09/27

文/島內散步 不只外地人,許多新竹在地人也從不知道,南寮巷仔內藏著傳承五代的造船廠,還能親嚐古早造船師最懷念的鄉愁味道。 踏入新漁人碼頭海鮮餐廳,散落漁具是獨特裝飾,挑高建築透露不凡。「這裡以前是造船廠喔!」餐廳老闆娘同時也是萬昌造船廠第五代的謝慧萍熱情介紹。 一牆之隔,當打開造船廠舊鐵門,幾艘數十噸的船模、切割木材機具屹立其間,別有洞天,聊起了造船往事。 桃竹苗沿岸港口不勝枚舉,卻唯獨南寮,...